公众号 0755-83364333
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告新闻 > 公司新闻 > 北大汇丰专访丨李海建:77天支援雷神山医院经历与感悟
北大汇丰专访丨李海建:77天支援雷神山医院经历与感悟
发布日期:2020/5/27    
0

愿这熊熊大火,化作雷神之光,将世间所有的病毒带走,人民安康、百业复兴!

                                                                                                  ——李海建



2020年5月22日晚,在北大汇丰创讲堂暨EMBA十周年校友分享系列活动上,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MBA首届学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嘉力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建对话陈玮教授,与听众朋友们分享了77天支援雷神山医院的经历与感悟。






逆行,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年初,李海建先生从网络上了解到武汉爆发了传染速度极快的新型冠状病毒。结合此前在SARS期间所做的空调下微生物传播的课题,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一边与朋友们收集支援物资,一边萌生了去武汉的想法。“公司能够提供雷神山医院建设设计的支持,病房物理消毒相关的经验,医废垃圾车间建设的建议”,他接连列出了自己希望能为武汉做点事的几条专业技能。在收到捐赠物资焚烧炉后,考虑到配套设施的建设仍需要多方帮助,最终在1月29日,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决定驱车前往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

支援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海建选择了危险系数如此之高、工作量如此之大的方式呢?他提及自己当年虽然参与了SARS的课题研究,但一直没有机会到真正的抗疫前线上去,而武汉那时的情形已经处于危急之中,“相比一个人呆在家里,我更愿意到现场去做点事情,使研究成果更能够贴近现实需求”。



危险、恐惧、困难,但犹记自己做志愿的初心


海建准备了5-7天的物资,带上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在车前挡风玻璃上贴上了“深圳嘉力达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几个大字,才得以通过路上的关卡。然而到达现场后,所有人都处于连轴转的忙碌状态中,李海建只得在建设现场、设计院等单位间辗转,找了二三十人,过了两三天才终于弄清了现场状况。由于不熟悉武汉当地的语言习惯,加上情况危急,一开始也因为当地人的“火爆脾气”而感到困惑,但仔细一想,“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是做一名志愿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很快便投入到了医废垃圾处置车间的建设中。

然而,武汉市有关部门希望海建留下负责焚烧医废之时,他没有因为自己不懂而推卸,留下了之后,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接踵而至。由于当地雷神山医院同时还需要照顾两百多个医疗队,物资的紧缺导致住哪里都成为了一个问题。此外,垃圾焚烧量之多也是意料之外的。边干边学,成为了他的工作思路。一起共同作战的志愿者,有公司同事、有厨师、有工人、有金融从业者,或来自湖北,或来自全国各地,无论工作,无论家乡,大家都带着一份“减少一份垃圾,降低一份感染”的朴素心愿投入到这项危险又艰苦的工作中来。


当医院产生的第一车垃圾真正推到紧急建设、尚未完全达到验收标准的工作车间时,李海建的心中,与大多数人一样,产生了恐惧。经过半个多小时与自己的对话,才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开始小心翼翼接触这些高危废料。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志愿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时刻消毒的习惯,李海建与志愿者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什么时候消毒,怎么消毒,从哪里开始消毒?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安全。最初志愿者们都是用酒精消毒,然而当靠近高温焚烧炉时,突然产生了大面积燃烧。这一插曲让大家有惊无险,立即换成了八四消毒液,却不得不忍受其可能导致的灼热感。而在这过程中,最难的还是对意志力的考验。穿上医用防护服与焚烧专用的热防护服,站在高温焚烧炉前,不到一分钟便会大汗淋漓,刚开始志愿者们几乎每天都处于虚脱的状态中。一千五百个床位,最高峰十多万升的垃圾量,加上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志愿者们在大雨中做过搬运,在狂风中与随时可能倾倒的车间墙面对抗。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李海建与志愿者们时时刻刻面临着脑力、心力、体力的极限考验。


如何带领志愿者们撑过去,成了李海建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维生素、中药、艾草、中医师的远程面诊、甚至是四处“化缘”来的可乐姜汤,大家用上了一切可能增强免疫力、提高体能的法子。心理方面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敬畏、责任、初心的理解,与志愿者们共克时艰。


小家之外,李海建为大家奉献。小家之内,家人是英雄的软肋。李海建的母亲身体不好。在得知他将要前往武汉时,家人极力反对。出发之前,在保姆的建议下,换上了好几套不同的衣服,连着拍了七八条小视频,然后叫保姆每一天里从“库存”中挑一条发给母亲,让家人安心。然而,从一开始准备的七天到最终待的七十七天,小视频也逐渐瞒不住父母了,只得让保姆传话,阻止父母前来家里看儿子,并且告诉父母工作繁忙。然而,随着志愿时间的增长,媒体报道的增加,在电视台工作的表妹把李海建的工作转到了家庭群里。正担心事情暴露的李海建,却收到了母亲的短信,“妈妈已经两三个月没有看到你了,真的好想念你。什么都不必说了,只希望你平安到家”。







雷神山,再见,再也不见


经过两个多月与病毒的鏖战,雷神山医院终于迎来了“关门大吉”。从业二十多年来,李海建给无数个朋友送上了开门大吉,但唯有这一次的“关门大吉”,是如此振奋人心。焚烧完最后一桶垃圾,李海建与志愿者们最后一批离开了这里。焚烧时,李海建也许了一个愿,希望熊熊大火能够化为雷神之光,带走世间所有的病毒,愿人民安康,百业复兴!经过多次核酸检测,二十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全部零感染安全回家。

面对技术、人员、体力、心智的考验,李海建一路过关斩将,带领志愿者们打出一场漂亮的病毒狙击战。而正是过去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如今这样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兼具领导力和专业性的李海建。小时候父亲自制的汽化炉,如今竟与医废垃圾的焚烧炉异曲同工。时代的际遇、命运的安排,带着尽人事而知天命的生活哲学,一步步走向了如今的成熟。站在五十而知天命的人生关头,希望还能不仅仅为防疫工作,更为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因为有一批批像李海建一样的担当者,带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共情与关怀,才造就了如今的武汉,如今的中国。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相信疫情终会过去,春日终将到来。